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六盘水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推动煤化工绿色化发展水平提升。严格落实“双控”政策,全面推广绿色环保先进技术,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实现达标排放,废弃物综合治理、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能效水平提升,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盘水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是全国“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坚持强产业、优结构、促转型,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两翼并举”,煤炭产业“两化”“三利用”成效明显。“十四五”以来,全市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按照《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2年版)》《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六盘水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部署,以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线,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依托六盘水市能源资源优势,聚焦“大型化、一体化、多联产”发展模式,重点推进煤焦化及下游精细化工全链条发展,以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为产业链延伸方向,着力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基地、LNG能源保障基地、碳基材料生产基地和苯基材料生产基地,构建六盘水煤化工一体化产业集聚区,全力塑造产业集聚发展优势,加快培育千亿级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为进一步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提升焦化产业整体水平,产业链条高端延伸、横向耦合,促进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亿级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生态体系,特编制《六盘水市煤化工发展规划(2023—2030年)》,规划期为2023年—2030年(近期2023—2025年,远期2025—2030年)。本规划为产业指导性规划,旨在明确未来几年六盘水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产业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2022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支持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四区一高地”。《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2年修订)》提出,打造“六盘水煤焦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76号)提出“鼓励钢化联产、炼化集成、煤化电热一体化和多联产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间融合创新,实现协同节能提效。利用钢铁、焦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动炼化、煤化工企业构建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能源产业、煤化工产业为省级重点支持六盘水的主导产业。《贵州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提出,在六盘水市打造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充分发挥六盘水市煤炭资源禀赋优势,着力突破“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路径。《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煤焦化及副产品向下游链条延伸。《六盘水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围绕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建设,积极引进培育新型煤化工优强企业,促进煤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产品、新型化工材料延伸,提高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和利用率,六盘水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1)煤炭资源丰富。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从储量来看,六盘水市煤炭储量大,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241.60亿吨,保有储量230.19亿吨。煤种齐全,囊括了炼焦所需的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瘦煤、气肥煤、贫煤等品种。从煤质来看,煤炭品质优,具备低硫中灰、高发热量等特点,尤其是盘州、水城、钟山主焦煤、肥煤都是低硫(0.5%以下)、低灰(15%以下),是较好的焦化用煤,是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煤种。从保障能力看,2022年全市原煤产量7409万吨,“十四五”末计划年产能规模为1.2亿吨,产量为1亿吨,按照30%原煤洗选率计算可生产约3000万吨精煤,可支撑2000万吨焦炭生产的原材料需求(按1.4吨精煤生产1吨焦炭计算)。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为六盘水市焦化产业转型升级与煤化工副产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六盘水市煤层气资源丰富,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约1.39万亿立方米,占全省的47.57%,位列全省第一,是国家规划的贵州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化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盘州区域6个向斜构造中地质资源量约8740亿立方米,水城区域3个向斜构造中地质资源量约1770亿立方米,钟山区域7个向斜构造中地质资源量约640亿立方米,六枝区域6个向斜构造中地质资源量约2750亿立方米。目前,已累计建设煤层气钻井201口,现有排采井77口,日产气量约3.5万立方米。煤层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之一,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3)其他矿产资源丰富。六盘水市作为全省煤化工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除煤炭资源外还有着其他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萤石、锂资源方面,六枝特区平桥区块已勘查的储量保有萤石矿资源量124.77万吨,矿床平均品位33.44%,其中氟化钙矿物资源量41.74万吨;保有共生锂矿资源量873.68万吨,矿床平均品位0.48%,其中氧化锂矿物资源量4.17万吨。六枝平桥区块锂矿矿化稳定、连续,成矿潜力较好,预测平桥区块外围远景资源可达100万吨以上。锰矿资源方面,六盘水探明锰矿资源329.2万吨,钾钠钙镁杂质少,适用于电池级锰钴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其他矿产资源,部分煤层样品中三氧化二铝(Al2O3)含量超过30.00%,可开采储量9亿吨;二氧化钛(TiO2)含量超过3.00%,可开采储量8.5亿吨。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六盘水市煤化工产业链延伸、与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其他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障。
(4)土地空间有保障。根据《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六盘水市国土面积9914.60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15%。从化工园区规划来看,已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按新建化工园区进行培育的盘北化工园区规划面积约3.18平方公里,申报中的六枝经开区化工园区规划面积约3.02平方公里,盘南化工园区规划面积约1.673平方公里,水城化工园区规划面积2.71平方公里。依据各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等约束性内容。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够保障当前全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5)水资源丰富。六盘水位于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北部为长江流域,面积20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6%;南部为珠江流域面积78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9.4%。全市长10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71条,其中长江流域乌江水系14条,珠江流域西江水系57条。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315.9毫米,折合水量131.0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3.8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7871.9万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的24.5%。截至2022年,全市共建成水库122座,总库容24.41亿立方米。其中水电站水库22座,总库容14.23亿立方米;以供水、灌溉等功能为主的水库100座,总库容10.18亿立方米。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中,焦化及副产物精深加工产业方向耗水量不大,以2000万吨焦炭为例,需水量仅为0.32亿立方米。根据《六盘水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六盘水“十四五”时期新增供水量为2.61亿立方米,根据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预测本次规划实施后的工业新鲜用水增加量为7200万立方米,占新增可供水量的27.6%,完全能够满足煤化工产业用水的需要。
(6)电力资源充足。六盘水市作为“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之一,电力资源丰富,已形成以火电为主体、水光互补、风光互补、水风光一体化等清洁高效电力多元协同供给体系,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发电站209个,总装机容量1208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87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纳入省开展前期工作计划的项目建成后还将增加装机321万千瓦。到2025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将达1800万千瓦,力争光伏发电装机达到300万千瓦以上,风电装机达到90万千瓦以上,煤矿瓦斯发电达到100万千瓦以上。电力资源可满足六盘水市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
一是焦化产业有基础。全市现已建成的焦化企业4户,产能465万吨/年,2022年实现焦炭产量301万吨,煤焦油6.82万吨、硫铵1万吨、纯苯3.61万吨、液化天然气8.74万吨、焦炉煤气4.56亿标方、氢气7464.12标方,产值88亿元。二是精深加工有基础。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除200万吨/年焦化外,建设了5万吨/年苯加氢、1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219吨/年氢气提纯、2×25MW余热发电装置,对焦化过程产生粗苯、焦炉煤气等副产品进行加工利用,形成了省内较为成熟的煤化工产业全链条发展示范,是贵州省煤—焦—化—电综合效益最好的煤化工项目。据测算,2022年,长江以南地区在产焦炭产能8442万吨/年,预计可产生煤焦油330万吨/年,粗苯80万吨/年,我市可以整合自身以及周边焦化副产煤焦油、粗苯资源,开展精深加工。三是氢能示范有基础。依托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氢气提纯项目,六盘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氢能产业制氢、运氢、加氢、公交应用“四个第一”。贵州美锦(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四是特色产业有基础。具备1500万吨/年高精铜箔、5万吨/年电池级硫酸锰、7万吨/年磷酸铁锂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相关产品生产能力。以双元铝业为依托,形成“三轧、三涂、一电泳”工艺打造“三链两集群”,建成设计产能1.5万吨/年铝箔生产线。玄武岩精深加工、纺织产业、能矿装备制造等产业也在加快发展,为煤化工产业与各特色产业耦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全国焦炭市场情况来看,2022年,全国焦化企业已超过290家,产能5.58亿吨(其中4.3m焦炉在产产能1.12亿吨),产量为4.73亿吨,产能释放率达到84.8%。全国钢铁产量10.13亿吨,焦炭需求量4.36亿吨,供需基本持平。随着行业标准提升和产业政策收紧,4.3m及以下捣固焦炉及5.5米及以下顶装焦炉产能将逐步退出,可腾挪出20%左右的焦炭市场空间。从长江以南焦炭市场情况来看,由于长途运输增加了焦炭成本,北焦南下受到限制,长江以南焦炭市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市场区域。2022年,长江以南地区在产生铁产能近2亿吨,焦炭需求量8755万吨,在产焦炭产能8442万吨,市场供给端缺口313万吨。未来一定时期,长江以南钢铁产能趋于稳定,焦炭需求变化不大。随着4.3m及以下捣固焦炉及5.5米及以下顶装焦炉产能的逐步退出,将腾挪出1837万吨的焦炭产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