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石化行业正朝着建设石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迈进,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百年产业精神,建设行业产业先进文化,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之源和重要保障,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软实力”和塑造工业核心竞争力的“硬支撑”。
10月20~21日,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3石油和化工文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宁举行。业内专家、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石化强国”主题系统分享、深入交流,为全行业贡献了一场丰富的思想“盛宴”。特将观点集萃于此,以飨读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要求全行业在发展石油化工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物质文明的同时,抓牢抓好全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强大的产业精神和先进文化来凝聚力量。
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百年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梦想的奋斗史,更是不断用心求索、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石化产业文化的历史。全行业在创造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还孕育出了石油精神、实业报国精神、敢为人先精神,自立自强精神等一系列产业精神,创造出了埋头苦干、三老四严、严谨细实等行业先进文化,涌现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陕煤集团、万华化学、兴发集团、多氟多、鲁泰集团、明泉集团等一大批彰显工业文化力量的优秀企业。这些产业精神和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全行业继续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下,《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联合行业企事业单位连续两届举办石油和化工行业文化建设论坛,凝聚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独具石油和化工行业特色的百年产业精神,扛起了石油和化工行业文化建设的大旗。
我认为传承百年产业精神、建设先进产业文化是一件了不起,并且对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石油和化工强国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全行业务必深入学习习文化思想,大力弘扬百年产业精神,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全面加强行业先进产业文化建设,全力做好引导和正面宣传,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文化条件。
习总在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提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已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文件中。2021年5月,习总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再提出“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两创”是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方针。我们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有一些非常出色的实践,如编纂《中国古籍总目》、建造中国国家版本馆、修复古文物等。通过这类工作,我们可以将昨天和今天连在一起,并从中形成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主动传承中华文化的精、气、神。我时常感到,文化具有一种穿越千年的力量,也能成为我们今时今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对于石化行业来说,弘扬产业精神,自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也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原局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原常务副理事长于吉:大力弘扬工业文化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大力弘扬化工优秀工业文化,就是要讲好工业故事,塑造新时代中国化工工业新形象,展现中国化工工业之强、化工工业之美、化工工业之魂,彰显我国化工行业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增强对新时代化工工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是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化工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主动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显示了企业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情。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砥砺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肩负起民族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大力弘扬优秀工业文化,也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仁者爱人”“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扶贫济困”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适用性。
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表征,也是社会认同和凝聚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形象的体现。文化既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更能展现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工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坚定不移地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可以为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可以推动产业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多年来对工业文化的研究以及宣传工作,我们认识到,在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不光要推动科技水平、工业装备这类硬实力的发展,同时还要推动非技术的因素向前发展,这就是工业的“软实力”,包括质量、品牌、知识产权、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管理方法理念等等。
文化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为行业内的劳动者赋能,包括文化素养和工业精神等方面。在中国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有许多与工业有关,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对于提升劳动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重要价值。其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们对于产品有了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要求,产品的文化价值已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产业文化可以提升工业设计产品的质量、宣传和服务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建设产业文化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重要举措。建设工业文化,可以形成国家工业价值观,在整个社会形成工业化思维,并且塑造和传播国家的工业形象。西方大国的兴起都源于工业,这些国家均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工业文化,不光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与价值体系。近年来,国际市场竞争日益自“技术定价”转向“文化定价”。要打破中国产品“价廉质低”的刻板印象,需全行业积极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到石化行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我认为要积极地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推出标杆典型;同时要依托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创造新时代石化产业精神;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文化赋能平台、打造产业名片,实现行业话语权的提升。
习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今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总提出“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作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这一重大判断,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石油和化工行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各项任务落地,更好发挥工业文化在推进石油和化工强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等方面的柔性支撑作用,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在石化联合会指导下,报社举旗聚智,联合相关协会、院校、石油和化工企事业单位,围绕弘扬产业精神、促进化工产业与文化融合、以产业文化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内容,组织专业力量凝练百年产业精神、创立产业文化建设论坛、出版产业文化特刊、开展专题文化调研、研发特色文化产品。
三年来,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蓬勃发展,党建文化、创新文化、绿色文化、安全文化、管理文化、质量文化、数字文化等日新月异,为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报社将继续讲好行业故事、弘扬百年产业精神,以文化建设助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行业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石化全行业收入下降4.4%,利润下降41%,行业的盈利处于低水平。但行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在增长,价格处于低位。目前,石化全行业销售利润率呈逐月增长态势,工程建设领域非常活跃,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在目前的形势下,石化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开放、安全、协调。借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行业实际情况,我认为石化化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至少有5方面:一是产品质量提高,满足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二是行业效益整体提升,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适应产业生态变化;四是实现行业本质安全,安全环保水平跃进;五是装置能耗物耗减量,实现高碳行业低碳发展。
实现绿色低碳和本质安全是石化行业长期的工作重点。石化行业需加强能力建设,循序渐进地降低碳排放强度,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是最首要的手段。同时,各行业在发展中要开放共享,包括产品、国内外资源、化工园区、共性技术、重大科研技术、重点突破领域等。数字化同样是我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安全环保水平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如2023年发布的《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六力”并举保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这“六力”包括三种“拉动力”,即扩大有效投资、丰富优质供给、稳定外资外贸;两种“推动力”,即强化要素供给、激发企业活力;一种“保障力”,即保障措施。此外,《工作方案》对产品的分类也更加精准。对于重点高耗能产品,《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明确了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若项目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则进入三年改造期;若改造期后仍然达不到,则强制退出。这些政策为我们石化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在对本质安全日益严格的要求下,行业要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拓展产业空间,以创新引领攻关高精尖技术,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石化强国的目标。
我认为优秀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都有3点特征。第一是确立了核心的价值观,为员工营造精神家园。要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明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第二是崇尚家国情怀。从企业文化的本质上来说,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企业家。建议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组织作家深入企业,来追寻企业家创业兴业的初心,展示他们的胸怀境界,在行业里推崇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这对化工行业的创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第三是学习一直在路上。文化赋能产业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下一步,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将发掘更多的企业家,用好文笔为我们描绘出随着企业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和市场驱动的好故事。创新已经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企业文化的宣传口号,更应该内化为企业的文化灵魂,成为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和子思子在这里诞生。“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在济宁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滋养了这片创新创业、尊商爱商的沃土。
济宁也是一个产业体系非常完备的老牌工业城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济宁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煤炭产量占全省的60%,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煤化工为特色,盐化工、生物化工、橡胶制品等融合发展的工业体系,焦炭、甲醇、焦油加工、二三酸和针状焦的产能均在山东省排名第一。
近年来,济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把制造强市作为发展战略,全力做强做优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医药等“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22年,济宁的GDP达到5317亿元,居中国地级市的第55位。目前,济宁拥有7家省级的配套完善的化工产业园区,国家级、省级的企业技术中心18家,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工作站5家。到2022年底,全市规上化工企业达到200家,主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906亿元和51亿元,预计今年主营业收入将过千亿元大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是现代工业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但同时,石化行业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石化行业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未来的重要课题。济宁将为来此投资兴业的企业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助力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鲁泰控股集团深刻领会习总关于文化“两创”的重要论述,结合时代特点、地域特色和企业实际,坚持以文度文、以文强业、以文赋能、以文惠民,打造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两创”成果——“德兴”文化体系,塑造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名片。
富有生命力的核心文化已成为鲁泰控股集团发展的强盛之道、幸福之魂。2013~2020年,鲁泰控股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01.72亿元,年均增长13.92%;实现利润23.91亿元,年均增长28.28%;累计向股东分红10.32亿元;位列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的第236位,2022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第330位,并入选2022年度中国能源集团第一批省级总部企业。
回顾鲁泰控股集团企业的文化建设历程,从最初的构想到体系的形成,再到融合发展,广大干部员工一路探索、一路发展、一路创新,我们深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承载着鲁泰控股集团广大干部员工共同的智慧和心血,凝聚了企业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是鲁泰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趋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标识,是指导鲁泰控股集团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企业的文化产业。鲁泰控股集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德兴”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回顾明泉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企业文化理念系统化总结提炼为三大核心企业精神:自强不息、预变创新、仁爱利他。持续进取,预判方向并创新前行,厚德载物,三者缺一不可。明泉十年的发展实践赋予了自强不息、预变创新、仁爱利他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认为:一是企业文化建设要基于民族文化,中国的企业文化只有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才有生命力。二是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需要长期熏陶,学习不仅要和员工日常工作相关,还要与员工生活、家庭相关。三是管理层必须反复宣讲、以身作则,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体悟,对文化理念反复阐释和宣讲,带头践行企业文化。四是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应用于企业实际,只有与现代企业发展相结合,企业文化才能实现其价值;只有应用,优秀传统文化才有生命力。五是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借助制度加以贯彻和固化,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企业文化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发展融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使广大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这是企业文化赋能的关键所在。
“心力管理”是以心力开发为核心,细节管理为手段,文化管理为归宿,和谐管理为灵魂。“心力管理”模式是从企业实际出发、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同现代企业管理融为一体、将理论联系实际再上升到理论所诞生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心力管理”包括善用其心、自净其心、消除恶心、增加爱心、发自内心、心之所及和力之所达。其精髓是“用心管理,管到心里”。“用心管理”要求管理者全神贯注,投入全部的精力、心力和感情;“管到心里”要求管理者对员工以心换心,从“知心”“聚心”和“塑心”3个维度进行管理创新与实践。
黑松林创建已37年,我们运用“心力管理”这种独特的管理方法创新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企业持续发展。目前,黑松林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参与17项国家标准制定,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了稳固合作关系;打造了自己的“五个一工程”;摸索出一个“心力管理”模式;打造了一个中国石化行业知名品牌;实现了年人均销售150万元以上的经营业绩;兑现了员工收入5年翻一番的承诺;构建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心力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希望能通过“心力管理”来不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鲁泰控股集团在企业中厚植传统文化,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鲁泰实践,得到了如下经验: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鲁泰控股集团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一体两翼、循环发展”发展战略,深耕循环经济产业链。低碳成为企业发展最鲜明的特质,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底色。鲁泰控股集团子公司鲁泰化学自主设计的全自动智能化液碱充装系统,成为国内首创、行业首套,有效破解了国内行业难题。鲁泰化学聚氯乙烯智能仓储系统是国内氯碱行业首创,也是国内第一家完全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的智能仓储管理项目。
二是坚持以德为先。为加强党员教育基层管理水平,鲁泰控股集团在市管企业中率先建成鲁泰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党性体检中心,形成了“一校三基地一中心”的党员教育培训格局。鲁泰控股集团还在不断探索创新“四全四化”党建工作新模式,挖掘党建工作潜能。
三是坚持刚健有为。鲁泰控股集团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国资国企的新使命新担当,着力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矢志不渝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鲁泰控股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把关注社会公益、重视社会责任、做优秀企业公民当作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成果更好地回馈职工和社会,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鲁泰控股集团将锚定一流企业建设目标,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一体两翼、 循环发展”战略,围绕循环经济产业体,强化两翼支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物流贸易等产业,实现煤炭产量过千万吨、资产总额过百亿、营业收入过百亿、利润过20亿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综合实力强、职工群众富、文明程度高、生态环境优、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鲁泰。
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党建工作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对党建工作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鲁泰化学在鲁泰控股集团“红色领航、赋能发展”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创新提炼了“五融五优、红色引擎、绿色共享”党建品牌。2023年,该党建品牌被授予“全国企业党建优秀品牌”。
“五融”指把党的方针政策融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把党的核心作用融进企业管理全过程、把党的先进性融进一流现代化企业建设全过程、把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进安全生产全过程、把党的执政为民理念融进党群工作的全过程。“五优”指建优秀团队、搞优质管理、出优等产品、创优美环境、促优质发展。目前,该公司已构建起一线贯通、上下联通的“红色赋能矩阵”,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公司位列全国2023年度化学原料企业销售收入前100家第84位,全国2023年石油和化学企业销售收入前500家排行榜第106位。
下一步,鲁泰化学将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坚持资源匹配、效益优先、创新驱动和稳健经营的原则,以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聚焦重点项目,制定高质量发展的全产业链规划,力争到2025年,化工新材料板块的年销售收入新增24亿元,实现年新增利润2.29亿元;更将继续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加强“德兴”企业文化建设,红色领航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化工产业突飞猛进,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大国。中盐化工由金属钠起家,顺应时代发展,多年来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了制盐、盐化工、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生物制药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也成为行业龙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下,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发展新时期、向绿色和低碳转型是盐化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盐化工产能增长过快,行业已经呈现出较明显的过剩态势,产业分散广、技术水平低、精细化工产品占比小。盐化工产业应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延长产业链,在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盐化工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随着国民经济改革发展,我国盐化工产业链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和升级。盐化工属于传统工业,要想有所突破、有所提升,必须在新技术、新产业、新的延伸方面有具体举措。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低阶煤占我国煤炭储量、产量均超过50%,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因此实现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低阶煤分质利用是一条低能耗、低碳排的煤炭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要途径。
近年来,陕煤集团积极践行绿色文化,针对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展开研究并建成多个示范工程。陕煤集团立足陕北储量丰富的低阶煤资源,成立之初就系统性地提出低阶煤分质清洁转化多联产利用的理念,针对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创立了低阶煤分质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开发系统,先后搭建了一批科研平台,并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为支撑,开展了大量关键技术核心攻关,按阶段、分步骤稳妥推进工程化开发,建成一批工业示范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低阶煤分质利用路线耗水低、能源转化效率高,是促进西北富煤缺水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技术若在业内得到推广,将大幅降低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减轻下游环保压力,同时也将促进西部富煤缺水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巨大社会效益。
未来我们将用技术全面提升榆林兰炭产业,建立以中低温煤焦油和热解煤气为主体原料的新化工体系,同时推动洁净半焦对商品煤的“应替尽替”;基于资源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在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吐哈等地区分别建设大型低阶煤分质利用基地,构建低阶煤分质利用资源开发、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体系。
要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我们的愿景是“做全球氟材料行业引领者”,这也是近期我们对公司的一个定位,是对多氟多做一流的现代企业,或者做现代的一流企业目标的一种明确。
要想做现代的一流企业,首先要创新引领,多氟多的发展就是基于创新。可以说,创新理念是我们的起点,已经融入了多氟多人的基因和血液。其次,要关注全球的资源、技术、资本、产业链、市场、供应的变化,这将会有利于产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创新引领,这是很关键的因素或维度。再者,要善于反思。一个企业要想追求持续卓越增长的业绩,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我们在定位“全球”的同时,也提出要聚焦“氟材料”领域。以前我们公司做过许多其他产品,但是所有产品都与氟相关。多氟多的原则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得另辟蹊径做引领者。多氟多多年的发展,让我们的员工享受到了做引领者的快乐和效益持续提升所带来的好处,这使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而员工的这种快乐、自信,也会反哺我们企业的发展。
多年以来,多氟多一直深耕无机氟领域,并持续取得突破,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在有机氟领域有所成就。因此,“做全球氟材料行业引领者”这一定位也为我们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卡博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安全、职业健康、责任关怀经理袁建明:让责任关怀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卡博特所遵从的是责任关怀文化,即通过践行责任关怀理念推动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责任关怀是指全球化工行业自发地在环保、健康和安全(EHS)方面所采取的行动计划,以推动持续改善化工行业在环保健康以及安全领域的表现。具体而言,责任关怀要求企业公开透明、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发现并解决公众之关切、预先注意新的法规要求、引导或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行业内及产业上下游互相帮助等,并将以上所有要求都整合在决策流程中。
数据显示,在美国实施责任关怀的公司自1990年以来减少了80%以上的可记录事故率,安全业绩优于其他制造业企业5倍以上,并且在绿色低碳方面的表现也远远优于没有实施责任关怀的公司。由此我们认为,责任关怀既是世界化工行业的标准,也是中国化工行业的必经之路。
卡博特是责任关怀的先行者、实践者和推进者,通过多年来在全生命周期管理、职业卫生与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社会公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努力,收获了极好的成效。这证明了缔造一种强而有力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能够使企业证明自身的领导力,并与竞争者实现差异化。
对于企业如何践行“责任关怀”,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认为首先应当牢固树立责任关怀管理理念,并且领导层要带头参与;其次要强化责任关怀体系建设,加强能力建设,推动相关方共同推进责任关怀实践;最后要将责任关怀融入企业文化,让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平均用工人数为325.5万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平均用工人数为55.7万人。他们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幸福指数紧密关系着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10月,全国爱卫办、国家卫健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因此,全力营造企业健康文化,将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所有发展政策,势在必行。基于此,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企业的健康管理专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在企业中推动健康理念的普及,帮助企业职工实现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一方面,我们协助企业搭建自己的健康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参与制定有关标准,帮助更多企业搭建监管体系,以健康文化赋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党优秀党员、中国化工报社原、社长曹恒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13日14时05分逝世,享年80岁。曹恒武同志于1943年11月1日出生,籍贯江苏射阳,1968年毕业于南京....
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六届环境与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生态环境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7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不断增强活力动力...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VOCs深度治理要协同控制,遵循“三率”原则,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绿岛”治理模式,实现VOCs集中高效处理。
7月4日,在位于海南省东方市的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东方市2024年7月项目集中开工·合作企业签约仪式举行。
包括高附加值无机盐产品在内的精细化工是石化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由于其产品直接服务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化学工业科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