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以“新材料创造新价值”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开幕。记者 李博 摄
初冬淮畔,生产火热。在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的安徽海勤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对生产车间智能显示控制板进行组装和调试。这家由深圳海勤集团在蚌埠投资建设的企业,主要从事电视驱动显示电路板、交互式智能终端及智能会议系统等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2020年落户蚌埠以来,企业发展迅速,去年销售额达4.9亿元。”该公司总经理刘新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与依爱消防、希磁科技、合能科技等蚌埠本地上下游企业达成紧密合作,成为蚌埠硅基新材料和新型显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蚌埠市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强企业培育,支持科研攻关,发力“双招双引”,推动新材料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形成以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金属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多种新材料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在硅基新材料领域,蚌埠依托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成功研发并产业化国内最薄的电子信息显示玻璃、最硬的高铝盖板玻璃、最大的浮法TFT-LCD玻璃基板、最柔的可折叠玻璃、最轻的空心玻璃微珠。该市培育壮大帝晶光电、国显科技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引进壹石通材料、康宁药玻等一批骨干企业,超薄触控玻璃、CIGS薄膜电池等产品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蚌埠依托安徽丰原集团、雪郎生物、天成包装等骨干企业,建成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突破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生物转化关键技术,授权发明专利500余件。
目前,蚌埠集聚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60多家,今年前9个月实现产值477.64亿元。“今年,我们引进10亿元以上新材料项目10多个,景昇科技全固态电致变色电子薄膜、重振能源PACK电池包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的落地,持续为蚌埠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800亿元。”蚌埠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完成。值得一提的是,C919使用了来自淮北的陶铝新材料。该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和良好的成形加工特性,被誉为“航空材料”。
“客机舱门和地板支撑梁实现大幅减重,通过对纳米陶瓷铝合金进行成分优化设计、熔铸、轧制技术攻关研发的飞机蒙皮,有效改善了第二代铝锂合金的各向异性问题,使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了40%,实现了对国外产品的替代。”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材料学院教授王浩伟说。
记者从淮北市发改委获悉,该市坚持将发展新材料产业作为抢抓新机遇、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了以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绿色建材三大产业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方面,淮北市培育形成了陶铝新材料、铝板带箔、铝型材、汽车电摩配件、再生铝等五大重点领域,拥有全省唯一一家省级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轩象铝、银邦再生铝、中基电池箔等100余家铝基上中下游企业,具备年加工各类铝基材料100万吨的能力。特别是招引了王浩伟专家团队,与合作成立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其创新成果陶铝新材料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陶瓷铝合金,具有高刚度、高强度、高抗疲劳、高阻尼、耐高温、低膨胀、低密度等诸多优异性能,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空间。
在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方面,淮北目前已在关键有机基础原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自身优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45家。
在绿色建材方面,淮北拥有国家级装配式生产基地1家、省级装配式生产示范基地2家,拥有以相山水泥、科汇钢构、中煤远大等为代表的规上工业企业135家。
今年1月至10月,淮北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值超3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28.4%,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11月23日上午,在安徽宝镁年产30万吨镁及镁合金深加工产品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目前,综合楼已入驻办公,运输原材料廊道的一号隧道实现贯通,3个隧道正在施工中。该项目将于年内试产出镁,明年实现量产。”池州市青阳县专门成立的“宝镁办”工作人员王忠旺对记者说。
近年来,池州市与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镁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专班,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将镁产业发展嵌入全省新能源汽车集群建设中,明确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储氢储能等发展方向,构建青阳县、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双核联动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27年,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镁都”。
池州市深化与中国宝武集团的“央地”合作,投资148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镁及镁合金深加工产品的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达产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体镁产能基地。池州着力打造“一院两中心”创新平台,与重庆大学合作建设镁基新材料创新中心、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建设轻合金产业研究院、组建安徽省镁铝轻合金产品质检中心,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池州市还通过举办全国镁业大会、铝镁轻合金新材料发展论坛等行业盛会,聚智引商,吸引全球最大压铸机供应商——香港力劲集团等24个项目落户,总投资达217亿元,加快构建镁材料就地转化为产品的产业生态。
近日,记者在位于铜陵市经开区的铜陵有色铜冠电工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一旁整齐放置着不同规格的电磁线。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开发电磁线、铜杆等铜基新材料产品,年产能达45万吨,产品广泛用于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
近年来,铜陵市大力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列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铜陵有色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目前,该市拥有产值超百亿元的铜基新材料企业5家,形成了“电解铜—铜杆(线)—电磁线(电缆)”“电解铜—铜杆—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等7条完整产业链,产品覆盖棒、杆、管、带、箔等16类形态。2022年,该市109户规上铜产业企业产值、增加值分别达1837.7亿元、221.6亿元。
围绕铜基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铜陵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铜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耦合发展,强化产业链项目招引。目前,铜陵涉新能源材料形成“铜箔—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产业链雏形,拥有铜冠铜箔等涉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12家。铜陵还招引落地了中色正元年产6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得壹新能源锂电池等一批百亿级项目。
我省于2022年出台《关于落实加快铜陵市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意见》,铜陵市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支持铜陵打造世界级铜产业集群。今后,铜陵市将聚焦产业高端高质规模化,以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以发展铜基电子信息材料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用零部件为重点,做强铜冶炼、做优铜加工、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记者 孙言梅 丁贤飞 徐建 刘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