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彩票登录 News

杏彩彩票官网·郑州:积极打造5000亿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发布时间:2024-04-19 | 作者:杏彩彩票官网 浏览次数:15次

  2)加速推进氢能电解槽、甲醇裂解制氢设备研制,支持高压储氢、液态储氢等多种储运技术装备和加氢机、控制阀组等加注设备推广应用,促进燃料电池发电机、轻型载具氢动力应用装备投资落地,

  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和电商平台企业向县、乡(镇)、村下沉布局设点,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布局,促进精品百货、品质家居、新能源汽车等优质工业品下乡进村。

  《郑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六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郑州发展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分化加剧的区域竞争、风险叠加的现实挑战,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总要求,认真执行市十六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突出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打好了经济翻身仗,交出了“跑出加速度 确保高质量”的精彩答卷,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行。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实际吸收外资2.3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

  同时,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市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微观主体活力不足。二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偏弱。三是风险隐患有待化解。但总体来看,我市发展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黄河国家战略、中部地区崛起、郑州都市圈等战略持续赋能,交通枢纽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彰显,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具备许多发展优势和基础条件。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突破之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和“十大建设”工程,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高效能治理,确保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争一流,加快国家中心城市转型发展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迈出更大步伐,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城镇新增就业12.6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

  2024年,将持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蓄势增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郑州实践取得更好成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释放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一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积极推进中原科技城智慧产业园等“四梁八柱”项目和人工智能产业总部基地等23个产业园区建设,为中原科技城“三合一”融合发展提供空间载体。重点抓好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争取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一流研究院尽快签约,加快已签约的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研究院尽快落地。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机遇,争取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依托嵩山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聚焦前沿实施一批专项攻关项目、形成一批科研成果。支持黄河、墨子等4家实验室开业运营,推动中电科国家空间信息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加快北科生物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引进重大项目50个,总投资2500亿元以上。强化郑州与济南、青岛、洛阳联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二是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实力。全面推广龙子湖智慧岛“双创”模式,新建成小微企业园40个、总数达到160个,入驻企业1.5万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扶持“双百”企业加速成长为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8000家以上,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1件。充分发挥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争取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

  三是构建人才集聚雁阵格局。落实“郑聚英才计划”,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培育一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持续开展“百企百站引博行动”,力争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50个、支持优秀青年人才项目60个,引进博士及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000名,培养优秀数字人才1万名,累计引进院士25名以上。深入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力争20万名大学生来郑留郑创业就业。做好2024年郑州市引进外国专家和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实施市级引智项目30项以上,全职引进外国人才200人以上。高标准筹办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质效,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6.8万人。

  四是加快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先赋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机制和模式。加速构建中原科技城、郑州高新区大学城、新郑龙湖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研仪器平台、科技数据等开放共享。推进环龙子湖大学城孵化载体建设,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支持产业研究院、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优势领域创新联合体全覆盖、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运营机制,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基金规模至300亿元,推动10亿元天使基金、200亿元母基金加速落地,构建不低于1000亿元产业基金群,用好“郑好融”“郑科贷”平台,健全投保贷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成长。健全“揭榜挂帅”“PI制”(项目负责人制)等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水平、高标准筹办嵩山科学论坛,建好用好嵩山科学教育基金会,提升郑州创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布局,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分类分级培育产业链群。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抓好20条制造业产业链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以上,争创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新兴产业补链强链。实施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持续稳定在50%以上。聚焦建设“新能源汽车之城”,加快比亚迪、上汽、宇通、一汽等企业项目投产达效,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0%以上,产业集群规模达到4000亿元。聚焦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统筹“芯、屏、网、端、器、用”全链条联动发展,围绕超聚变、紫光智能工厂、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等项目延链拓链,支持富士康“3+3”战略产业转化落地,力争全年规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000亿元。聚焦打造“钻石之城”,按照“一核心三基地”布局,推动郑州高新区、郑州经开区、荥阳市和郑州航空港区超硬材料产业联动发展,支持三磨所承担国家超硬材料强链任务,推进四方达年产70万克拉功能性金刚石产业化项目、郑钻超硬复合制品项目加快建设,打造全球高性能超硬材料及制品生产基地。壮大空心玻璃微珠材料产业,加快推进荥阳圣莱特二期等项目建设。以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为带动,加快推进正大天晴药业项目、安图生物体外诊断项目等,谋划对接北京伊斯康生物医药研发中心、迈胜医疗全球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不断巩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推动未来产业建链成链。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以推进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以中原科技城为核心区,规划建设国际化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元宇宙、大健康、文化创意、网络安全、自动驾驶等领域产业化发展。加速推进氢能电解槽、甲醇裂解制氢设备研制,支持高压储氢、液态储氢等多种储运技术装备和加氢机、控制阀组等加注设备推广应用,促进燃料电池发电机、轻型载具氢动力应用装备投资落地,加快推动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郑州节点建设,力争全年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800辆,规划建设加氢站55座。聚焦打造“量子之城”,加快建设中原量子谷,推进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重大研究测试平台建设,参与国际、国内量子信息领域标准制定。聚焦打造全国领先“卫星+”产业发展高地和创新应用标杆城市,加快河南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人民星云卫星大数据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中电科27所空间信息泛在牵引网络工程、北斗伏羲低空智联网等重点项目落地。聚焦打造“中国元谷”,以元宇宙产业园为载体,聚焦数字孪生、虚拟仿真、虚拟硬件等领域,引育壮大一批元宇宙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延链升链。加快现代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蜜雪冰城全球总部、锅圈供应链制造超级工厂等项目建设,带动更多食品企业总部入驻郑州;支持惠济区打造“一园一港”现代食品产业园区,依托千味央厨、三全食品、锅圈食汇等骨干企业,抢占预制菜新赛道,力争现代食品产业增长10%。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中电装“1+3+3”战略布局,推进许继电气、平高集团业务尽快开展;加快推进郑州卫华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项目,打造卫华集团郑州总部、研发中心;支持中铁装备产业园、郑煤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盾构装备及煤矿综采装备生产基地。依托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建设世界级铝及铝精深加工和终端制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