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环郑综合实力强区域,依照早期的谋划,荥阳其实最有望先划区,因为空间上西融上街东依主城区,已经牵手;从产业布局到综合路网,已经与郑州主城区融为一体。如今,随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发布,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的目标蓝图,荥阳作为郑州都市圈陇海沿黄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通过与高新区的合作共建,打造西强新战略高地。
虽不能划区,但并不能阻止向东融城的步伐。 根据年度计划安排,荥阳将推动多条路网与郑州城区的衔接,同时还将全力推进郑州西站提级改造、地铁10号线西延、中华文明主题乐园等重点工作。
一、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围绕“一体两翼多园”的现代产业空间布局,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产业链培育壮大行动,完善“一链一图谱N清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 突出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郑州中车为重点,推动轨道交通装备由生产制造向维修保养延伸;以三华科技、郑矿机器等为重点,推动高端成套装备 、节能环保装备进一步壮大。 聚焦打造超硬材料规模化合成基地, 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在材料、制品领域补齐产业链短板。持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以瑞龙制药、庚贤堂、康德泰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中成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医疗器械产业。 开工建设海祥安防科技、中科纳米 等34个项目,加快推进圣莱特(二期)、空天新材料等46个项目,确保郑泵科技、英地天悦(二期)等33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加强与中信机电深度合作, 力争华晋新材料建设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 争取与中信集团相关板块达成广泛合作。推动新兴产业破冰抢滩。以华晶金刚石为重点,拓展金刚石光电声热等功能性应用,重点开展半导体金刚石材料技术攻关和应用;以圣莱特为重点,推动先进微珠材料拓展5G、新能源等下游应用领域; 以新世纪材料基因组研究院、兰石中科研究院等为重点 ,推动高端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实现产业规模化;以郑煤机综机、中联收获等企业为重点,研发井下特种机器人、智能农机、新能源农机等高端装备。 建成运营数字经济产业园 ,引进培育元宇宙、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产业,新增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企业2家。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8%以上。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宇明阀门、神龙动漫等企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高位嫁接,持续推动泵阀、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游乐设备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10个以上、技改项目60个以上、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项目90个以上,力争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0%以上。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350家,完成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100家,培育数字化转型类试点示范企业5家以上。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 开工建设智慧健康中心、时尚产业园等项目, 创成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聚焦“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加 快郑州中医院、深业健康城等续建项目建设 ,力争同仁堂新中医药健康主题价值生态园项目投入运营。加快推进中部农文旅、新材料产业园创新创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力争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大力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积极培育“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围绕“龙头”“链主”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加快推进郑州高端铸造产业园建设,谋划空心微珠新材料产业园。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加快轨道交通产业园(二期)、白鸽新材料及精密制造产业园、郑州嵩基产业园等6家小微企业园建设,引导小微企业入园进区、集群发展。优先保障重点制造业项目用地需求,强力开展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健全“增存挂钩、批供联动、控新治旧、标本兼治”长效机制,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6500亩;“一企一策”推动低效用地、闲置厂房“腾笼换鸟”,综合运用引进新投资、扩大再投资、合作增投资等手段,加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量。
二、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推行“一项目一清单一台账”管理,建立签约项目拼落地、开工项目赶进度、投产项目抢达效工作闭环机制,推动总投资2070亿元的321个重点项目尽快形成更多实际投资量和实物工作量。 加快推进陇海路西延(乔楼至汜水段)等12个交通项目、环翠峪省级森林公园综合体提升建设等24个农林水项目、博体路西延等41个城建项目建设,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0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贾峪镇洞林水岸、京城办广武路以西老旧小区改造等36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力争新型城镇化投资完成7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入库纳统,新增统计入库重大项目100个以上、投资规模450亿元以上 。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和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全面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布局,促进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优选工业品下乡进村;培育夜经济消费热点,持续开展“醉美夜荥阳”消费季活动, 改造提升石榴街等3条特色商业街区, 努力营造“深夜不打烊”的多元化消费场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推动平台经济、网红经济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开拓“线下打烊、线上开播”新运营模式,打造线上线下时尚消费新高地,力争新增限额以上企业不少于40家。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 抓好“中原棋遇记”运营推广和二期建设,加快实施体育馆片区、山海经元宇宙体验馆等城市公园综合体项目 , 建成环翠秘境民宿综合片区 、薛村民宿等8个项目,持续办好黄河樱花节等文旅品牌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5亿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培优扶强市场主体。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更大范围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增强政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深化拓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精心办好“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优化涉企问题化解机制,完善共性问题专项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在“三化六新”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万户以上,培育“四上”企业100家以上,分层分类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统筹推进困难工业企业纾困盘活。
三、坚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作为首位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搭建高水平科创平台。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大力推动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新材料研发总部港、微球先进材料研究院建设, 支持三华科技、英高能源等企业争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新增各级研发平台20家以上; 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科创园区、中试基地。 实施区域创新协同行动,加强与高新区合作共建,积极打造科创飞地、科创中心、人才飞地。壮大优质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3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 力争中原智谷创新创业综合体新入驻企业30家以上,奥特科创园新入驻企业10家以上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力争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500万元以上,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以上。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健全服务人才发展“1+N”政策体系,持续实施“英才引进计划”, 力争来荥留荥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6900人以 上,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个。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44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1.23万人以上。推动质量创优创新。分行业分领域制定质量提升方案,引导优势企业加入质量提升试点行动,完成质量提升试点项目20个。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各类标准制订修订,新增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导入企业10家以上, 打造南水北调穿黄公园等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1个。持续深化“品牌+”工程,深入推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培育专项行动,引导河阴石榴等地理标志产品统一标识管理,支持企业争创省、郑州市政府质量奖,推动荥阳产品向荥阳品牌转变。
四、坚持改革开放聚势赋能,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服务全省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加快放权赋能权限移交,扩大开发区经济发展自主权,持续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监管机制,规范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完善监事会监督职能,加强国有企业经理层选聘和管理,强化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出资人监督、重要环节监督。巩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行,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稳步推进农村“三块地”、供销社、农业水价等改革 ,完善金融支农惠农体制机制。加快完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搭建,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做好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推广应用农经信息一体化平台,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4”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实施“1358”战略,解决好企业最关心的市场准入、要素保障等痛点难点问题,力争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深化“放管服效”配套改革,优化“告知承诺”“容缺办理”机制,拓展审批绿色通道,新增“一件事”30项、“免证可办”事项100个。持续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加快完善电子监察系统,推动“有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暖心”服务。提升对外开放质效。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落实郑州市“外贸贷”和出口退税扶持政策, 支持企业在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16.8亿元以上 。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产业基金招商,出台“1+N”产业扶持政策,健全“126”招商工作机制,新签约超50亿元高质量产业项目2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