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抢滩布局未来产业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提案》(第0040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贵单位对四川未来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科技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贵单位围绕“未来赛道选的准、部署推得动、技术转得出、产品用得上”提出的对策建议非常好,对我省发展未来产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加快发展。2023年,我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领域均保持20%以上高速成长。一批未来产业技术和产品正在加快孵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质倍增。我省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及支持政策”,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和重点产业链图谱,协调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机制和统计体系,六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2023年增加值同比增长6.6%,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9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培育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大数据应用、航空航天装备、清洁能源装备、核电和气电装备、精准医疗、生物类似药等领域的产业规模、工艺技术和研发基础全国领先。聚焦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数字技术、新型消费领域遴选、挖掘、储备一批赛手企业,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支柱新优势夯实赛道。二是聚焦“卡脖子”问题攻坚克难。构建行业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的国、省、市开放协同创新网络,加快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4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家。制定发布四川制造业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技术攻关目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全覆盖,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R&D比重超过60%。2023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规模持续壮大,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22.3%、提升1.8个百分点。三是聚力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深入推进“”“揭榜挂帅”等工作机制,加紧建好测试验证、中试孵化、行业支撑等能力平台,破解轨道交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转不出”难题,推动标志性产品化点成珠、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商业运行,C919大飞机机头和航电系统批量交付。发布2023年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新增322个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产品。四是推动数字融合赋能应用场景。我省启动“智改数转”五年行动,累计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8个,上云企业超40万户,10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智赋百景”,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2个、全国“数字领航”企业3户、全球“灯塔工厂”3个、国家5G工厂2个。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建成运行,遴选发布数字经济101个典型应用场景。2023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0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总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紧扣国家所需、立足四川所能,坚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不动摇,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成为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一是以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为先机,着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开展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突出抓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5个新兴产业发展,梳理一批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重大项目,集中支持推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有关文件,构筑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二是以技术性突破为未来产业注入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夯实创新平台体系,建强在川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先进制造等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集中在六大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地联动共同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三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健全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具体未来产业和未来产业链上。启动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加速科研成果就地孵化成为产业发展“成品”。加强未来产业领域人才培养,实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打造未来产业创新人才高地。四是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丰富未来产业场景示范。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诊疗、氢能、飞行汽车等领域打造一批可示范、可体验、可推广的新场景。面向未来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运维管理等环节,打造应用场景试验场。拓展在交通、能源、民生等领域的应用。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四川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抢滩布局未来产业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提案》(第0040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贵单位对四川未来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科技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贵单位围绕“未来赛道选的准、部署推得动、技术转得出、产品用得上”提出的对策建议非常好,对我省发展未来产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加快发展。2023年,我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领域均保持20%以上高速成长。一批未来产业技术和产品正在加快孵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质倍增。我省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及支持政策”,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和重点产业链图谱,协调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机制和统计体系,六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2023年增加值同比增长6.6%,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9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培育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大数据应用、航空航天装备、清洁能源装备、核电和气电装备、精准医疗、生物类似药等领域的产业规模、工艺技术和研发基础全国领先。聚焦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数字技术、新型消费领域遴选、挖掘、储备一批赛手企业,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支柱新优势夯实赛道。二是聚焦“卡脖子”问题攻坚克难。构建行业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的国、省、市开放协同创新网络,加快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4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家。制定发布四川制造业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技术攻关目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全覆盖,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R&D比重超过60%。2023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规模持续壮大,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22.3%、提升1.8个百分点。三是聚力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深入推进“”“揭榜挂帅”等工作机制,加紧建好测试验证、中试孵化、行业支撑等能力平台,破解轨道交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转不出”难题,推动标志性产品化点成珠、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商业运行,C919大飞机机头和航电系统批量交付。发布2023年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新增322个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产品。四是推动数字融合赋能应用场景。我省启动“智改数转”五年行动,累计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8个,上云企业超40万户,10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智赋百景”,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2个、全国“数字领航”企业3户、全球“灯塔工厂”3个、国家5G工厂2个。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建成运行,遴选发布数字经济101个典型应用场景。2023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0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总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紧扣国家所需、立足四川所能,坚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不动摇,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成为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一是以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为先机,着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开展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突出抓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5个新兴产业发展,梳理一批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重大项目,集中支持推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有关文件,构筑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二是以技术性突破为未来产业注入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夯实创新平台体系,建强在川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先进制造等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集中在六大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地联动共同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三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健全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具体未来产业和未来产业链上。启动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加速科研成果就地孵化成为产业发展“成品”。加强未来产业领域人才培养,实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打造未来产业创新人才高地。四是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丰富未来产业场景示范。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诊疗、氢能、飞行汽车等领域打造一批可示范、可体验、可推广的新场景。面向未来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运维管理等环节,打造应用场景试验场。拓展在交通、能源、民生等领域的应用。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四川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