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占率来看,中国的中小型OLED面板市场份额高达53.9%,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44.9%有所增长。
要知道2018年时,三星、LG两家韩国面板厂的AMOLED背板产能合计占比高达86%,国内只有11%。
虽然以单独厂商的市占率来看,则仍是韩国三星遥遥领先。三星第一季度的中小型OLED面板市占率高达41%,但这并不妨碍在全世界的面板竞争格局中,中国再一次追上了韩国,护住面板霸主的地位。
加上夏普关闭日本产能、以及LG Display(LGD)广州产线将出售给国内面板厂,两个事件如果后续落地,面板供给端的产能进一步出清,则国产厂商话语权将会继续提升。
AMOLED是主流的OLED背板驱动方式之一,前者的增长意味着新的产线出货量的跑赢,后者LCD目前仍是性价比最高且市占率最大的产品,不管是从新产品出货追赶的速度还是现有市场格局的占比,中国在面板行业都有极大的优势。
二是2024年3月份以来,面板价格开始上涨,撞上行业销售旺季,量价齐涨似乎印证了拐点将至的信号。
本轮面板价格从高点持续下跌是从2021年7月下旬开始,当时的背景是随着华星光电接手三星苏州工厂,京东方收购了中电熊猫的8.5代线产能,韩国人退出了LCD面板的残酷竞争,中国LCD则大获全胜,标志性事件是京东方在2021年史无前例的实现258.3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暴增412.96%。
此后一年受地缘局势紧张、通货膨胀等外部环境影响,面板下游应用端的电视、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的面板价格持续下滑,面板生产商的业绩多遭受重创,产业步入低谷期。
2022年三季度电视面板的生产稼动率降至67.5%,成为近年历史最低点。低点之后,面板价格迎来触底反弹,2023年在各种促销大促和库存调控作用下,行业逐渐走出亏损阴霾。
但本轮复苏并非全面的复苏,根据《科创板日报》6日的消息,近期液晶监视器面板价格上涨幅度扩大,但较小尺寸的液晶电视面板涨价却有些无力。5月后随着提前拉货的面板水位逐渐获得满足,加上面板厂部分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已达高点,预计小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上涨将出现松动。
回顾过去两轮面板行业的上涨逻辑,都是在需求端或供给端出现明显变化,如行业龙头退出导致的产量骤减,或技术变革带来AMOLED、Mini LED甚至Micro LED等新的技术路线上的明显增量。
而本次面板价格的上涨,似乎并不像前几次有大厂商的退出或新的技术路线得到大规模应用,更多的是由于面板厂商的主动的限能,因此复苏的持续性以及高度可能都需要打个折扣。
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16 年~2021 年中国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比例从 27%上升至 65%,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未来中国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在2025年达到 76%。
显示面板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以及下游应用,其中上游原材料可以分为通用类原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驱动IC、设备等)、LCD特有原材料(背光模组、混合液晶材料)、OLED特有原材料(有机发光材料、柔性透明PI膜)。
目前面板上游的玻璃基板、ITO、偏光板、彩色滤光片、LED芯片都在处于全面国产化,但由于相关原料技术门槛较高,因此国产化水平较低、毛利率较高,存在部分核心原材料(如有机发光材料、OLED驱动IC等)供应不稳定导致中游产能受限的现象。
首先是毛利占比最大的玻璃基板,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初步统计,北交所内的行业代表是主营LCD偏光片的纬达光电(873001),新三板也有不少家,其中还有不少的大客户为韩国三星、创维和天马微电这类行业龙头。
其中,主营业务为光刻胶及其配套试剂等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瑞红苏州(873886)还在今年一季度完成了定增,引进了中国石化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未来,在主流技术逐步从LCD 转向OLED的背景下,势必会有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面板赛道,一轮又一轮更为激烈的资金、价格和效率争夺战又将打响。
但无论如何,一眼往到尽处,终端需求走向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是一定的,相关液晶面板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有望逐步强化的预期,也作为结果倒逼着上游企业来回内卷争夺。
生死线上反复横跳,不断内卷后忍受熬过漫长的冬天,一批赌性坚强的公司,又将出现成为产业佼佼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犀牛之星”(ID:ipo3ipo3),作者:犀牛之星,36氪经授权发布。
SaaS应用在企业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大型企业倾向定制集成,中型企业成为平台生态模式的主流应用群体。